皇姑屯事件中,張作霖為何難逃一死?

張作霖在命喪皇姑屯之前,其實收到過四個警告,

當時北伐戰争也進入了尾聲,必敗已成了定局,張作霖見他的“皇帝夢”破滅,隻得退出京師,回到關外。

而在關外,日本人在擔心北伐軍乘勢殺出關的同時,也看到了張作霖的這一刻不堪。十年間,日本關東軍幾乎傾盡所有,目的在于扶持張作霖,讓他當自己殖民東北的傀儡代理人。然而,張作霖在楊宇霆的輔佐下不停地套現和賴賬,終于讓日本人失去了耐心,奉軍兵敗北伐戰争就是“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”。

于是,在奉軍北還之際,關東軍裡的激進派也在緊鑼密鼓地設下陷阱,等待着張作霖的回歸。而在皇姑屯車站的附近,京奉線和滿鐵線交叉點的一處鐵路橋,就成了日軍埋伏的首選地區。



▲事發地鐵路橋舊照

由于京奉線和滿鐵線分屬奉系和日本看管,而京奉線和滿鐵線分别在鐵路橋的下面和上面經過,因此便有了中國士兵和日本士兵分别駐守在橋的下面和上面的光景。而張作霖回奉天必然乘坐京奉線,乘坐京奉線就必然經過這道鐵路橋。所以,日本關東軍大佐河本大作選擇在這裡埋下地雷,并将地雷引信牽至500米外的一處小山坡上,準備在張作霖回奉的路上将他暗殺在鐵路橋上

不過,張作霖回奉這麼重要的事情自然引起了奉系鐵路部門的重視。特别是在臨近奉天城的那段鐵路,奉軍更是全副武裝進行把守,每十幾米就有一名士兵進行戒備。當時,負責警戒的奉天司令官是憲兵司令部部長金慕寒,他除了布置這麼嚴密的崗哨,還親自壓鐵路進行檢查。

而在檢查過程中,除了鐵路橋的日軍守備官拒絕金慕寒的檢查外,其他都是一切正常。對此,金慕寒還布置了兩隊騎兵隊在鐵路橋方圓300米的範圍内進行巡邏。

而鐵路橋方面的異常情況,金慕寒自然在張作霖回奉之前就進行了報告。此時,情商極高的張作霖也深感此次回奉兇多吉少,所以也布下了迷魂陣,數次放出出發登車的消息,以迷惑路上可能埋伏的日本刺客。隻是這一次,看慣了張作霖伎倆的日本關東軍顯得十分淡定。

至于張作霖在收到金慕寒的報告之後,為什麼還是選擇了火車?其實,張作霖也并沒有想過改乘汽車,但因為年齡已經不小,怕路上颠簸受不了,加之先前也有過幾次刺殺,多是發生于自己乘坐汽車時,所以在權衡之下,張作霖還是搭上了火車。

1928年6月3日晚上,張作霖搭乘的專線從北京發出。同車的,還有二哥吳俊生、北洋舊将靳雲鵬、日本顧問儀我誠也、六夫人等。而在一路上,這趟列車其實已經有一些不對勁。

繼金慕寒的報告之後,靳雲鵬突然在天津站被管家攔下車,管家告訴他日本領事館即将深夜造訪,将他連夜送回了家中。

靳雲鵬作為曾經北洋的陸軍總長、國務總理,如此重要的人物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被攔下車,而且還是因為日本領事館,這不得不讓人引起警覺。而靳雲鵬的離車,張作霖肯定是會知道的,但他卻沒有引起再次警覺。果不其然,靳雲鵬回到家中後等了一個通宵,遲遲不見日本領事館的人前來。

而當車行駛到山海關時,日本衛兵的反應也十分不正常。要知道,此時是北伐戰争的尾聲,張作霖雖然宣布撤回關内,但少帥和楊宇霆的第三、第四軍團其實還和北伐軍處于對峙中,所以戰争随時都可能再度重啟。按理說,如此時刻,山海關的日本守備隊應該早已做好戰争準備,但此時的日本士兵卻表現得過于平常。對于張作霖這種打了一輩子仗的人,不可能沒有發現異樣。



▲張作霖

就這樣,在錯過了3次警告之後,張作霖的列車在次日行駛到了皇姑屯車站和奉天站的中間。經過鐵路橋前,儀我誠也專門跑來跟張作霖問好,之後借口要戴軍帽離開了大帥車廂。若張作霖當時有留意車程,或許這可以算是第四次警告。

不久後,火車駛進鐵路橋,500米外的河本大作拉響了地雷,300米内的奉軍騎兵則不知所措。在爆炸之後,張作霖的車廂被炸到了半空後墜下,吳俊生和六夫人當場被炸死,儀我誠也受輕傷,而張作霖則在搶救回奉天帥府後,于數小時後去世。

皇姑屯事件的影響其實不亞于九一八事變,他們和少帥槍殺楊宇霆的楊常事件一起,構成了影響東三省時局的三大連鎖事件。時人驚歎于皇姑屯事件,但大帥卻在彌留之際胸有成足地說過:“告訴小六子(少帥),好好幹吧!我這副臭皮囊不算什麼。”

也許張作霖自知,他為少帥和東三省留下的一批幹将,足以在日本人的侵奪面前捍衛東北。怎奈,他沒料到楊宇霆後來的目中無人,也沒料到後面時局的變化。九一八是我們14年抗戰的起點,而張作霖身死皇姑屯的當天,則被國際定義為日本侵略中國的起點。自皇姑屯事變後,北洋軍閥的時代也就此劃上了句号。


轉載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jnhbjzzs.com/jiangxingchuanqi/162247.html